预防医学(天元创新班)

发布者:zs发布时间:2023-06-29浏览次数:3134

   一、培养目标

以科研创新能力培养为主,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感,良好的职业道德,严谨的学术作风,宽博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扎实的预防医学、生物医学、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等多学科基本理论与技能,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公共卫生岗位核心胜任力,能独立从事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学、科研和实践能够整合多学科知识解决复杂的公共卫生政策和实践问题,具备将知识转化为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和变革的动力,具有开阔的国际视野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未来公共卫生事业领军者。 

二、培养特色

依托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国家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高层次应用型公共卫生人才培养创新项目等学科优势,以及生殖医学与子代健康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环境与人类健康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国家医学攻关产教融合疫苗研发创新平台、预防医学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部省共建肿瘤个体化医学协同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平台,创新体制和机制,实施三制三化书院制、学分制、导师制,国际化、个性化、小班化)本博贯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1. 一体设计、两个体系,构建本贯通培养新模式

遵循人才培养规律,一体化设计本科和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和科研训练体系设计贯穿培养全过程。课程体系按“强基础、厚人文、重实践”的思路,打通学科壁垒,进行课程深度整合融通;科研训练体系按“早科研、多科研、反复科研”的思路,设计“入门-基础-高阶-创新”全链条科研培养。

2.文化熏陶、价值引领,打造书院文化育人新生态

依托书院文化内涵,为学生个性化配备“成长导师、科研导师、学业导师”;以“家国情怀、人文情怀、国际胸怀”引导学生使命担当;以启智领航、科学之光、博雅读书、文化展演、劳动教育等项目为载体,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深度融合,构建德智体美劳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生态。

3.精品课程、强力师资,构建两性一度金师金课

增加整合课程、交叉学科课程和国际课程的比重,重点打造学科交叉融合“新医科十门课”。按照“高阶性、创新性、挑战度”“两性一度”国家一流课程标准,聘请国内外、校内外、专兼职知名教师,小班化教学,以“大师课堂”“多师课堂”等形式汇聚德才兼备的大家名家,授课交流研讨。

4.全程导师、强化科研,构建创新能力培养新机制

实施全程科研导师制,遴选学术水平高的导师组成科研导师团队,制定个性化发展方案,系统性、进阶性地开展科研训练。学校为每位学生设置专项科研经费支持创新训练。开放重点实验室、重大科研平台,学生直接参与导师科研项目,构建师生融创共同体。

5.关注志趣、发展个性,构建多维发展评价新体系

采用“兴趣+引导+互动”为主要特征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志向引领,兴趣导向,发展个性。采用总结性、形成性等多维评价方式,对学生思想政治素养、课程学业情况、科研创新潜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适时分流。

6. 汇聚资源、深化合作,建立多元国际化培养新路径

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汇聚全球优质资源,吸引国际学术大师参与拔尖人才培养,优化与世界知名大学联合培养机制,建立国际协同创新人才培养团队。通过国际化课程、海外实习实践、暑期学校、国际学术会议等培养路径,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三、毕业学位

5+4”本博贯通培养模式,五年本科毕业可获得本科毕业证、学士学位,四年博士研究生毕业可获得博士毕业证、博士学位。

四、职业发展

可作为博士后师资留校任教或在各级公共卫生机构、医疗机构、科研院所、卫生行政部门、国际组织等从事教学、科研、专业技术指导、行政管理等工作,成为公共卫生领域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骨干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