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论文是科技成果的重要表现形式,也是衡量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为调动我校广大师生员工的科技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多发表高层次学术论文,学校将对在《SCI》期刊上以南京医科大学作为第一通讯作者署名单位公开发表的IF>5的学术论文进行特别报道。希望广大科技人员再接再厉,为提升我校的学术水平和学术地位作出更大贡献。
本期介绍我校公共卫生学院
通讯作者:
王心如,男,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教学名师。中国毒理学会副理事长, “现代毒理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和国家级精品课程“卫生毒理学”主持人,“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学” 国家重点学科和“预防医学”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带头人。主要研究方向:职业/环境危险因素与人类生殖健康、恶性肿瘤等。1993-1995年在美国加州大学毒理学与环境卫生研究院(ITEH)和Davis分校医学院主要从事生殖内分泌毒理学研究。先后主持国家 “十五”和“十一五”科技攻关/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前期研究专项、“973”课题、以及中-美、中-加、中-日国际合作项目等。重点对环境EDCs致生殖内分泌紊乱及其调节机制、男性不育的环境-遗传危险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28篇,被SCI收录论文97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件,先后多次获得省部级奖励。目前担任Food Chem Toxicol、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等十余个杂志编委。
期刊介绍: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人类分子遗传学)
《人类分子遗传学》是一本以出版原创性研究为主的学术期刊。该杂志发表遗传学高质量研究成果,包括人类性征和其它动物模型如鼠、蝇、线虫和酵母菌的基因和功能性基因组的研究。当前侧重常见疾病和复杂疾病的遗传学机理,也侧重通过实验干预研究基因网络的功能机制、结构和演变。以影响因子而言,2007年《人类分子遗传学》在遗传学大类中排名第12位(2区,一流杂志),近三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7.764、8.099和7.806,平均影响因子为7.890。
论文介绍:
Lu, CC; Zhang, J; Li, YC; Xia, YK; Zhang, F; Wu, B; Wu, W; Ji, GX; Gu, AH; Wang, SL; Jin, L; Wang, XR. The b2/b3 subdeletion shows higher risk of spermatogenic failure and higher frequency of complete AZFc deletion than the gr/gr subdeletion in a Chinese population. Human Molecular Genetics 2009;18(3):1122-1130.
简介:Y染色体微缺失是导致精子生成障碍的主要遗传因素。我们通过对精子生成障碍患者及正常对照AZFc区微缺失、部分缺失及完全缺失检测,发现gr/gr和b2/b3部分缺失在中国汉族人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国外其他人群,且b2/b3部分缺失及基因拷贝缺失亚型DAZ3/4+CDY
(供稿:科技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