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网] 地铁站内,老人一脚踩空血流满面,扶他的是位小伙儿医生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17-12-12浏览次数:296

  

扬子晚报12月11日讯(通讯员 董菊 记者 杨彦)老人摔倒该不该扶已成社会热点,老人讹诈扶人者的现象毕竟是个别的,不是普遍的;见义勇为,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也大有人在……小伙儿正欲上车,突遇老人摔倒 11月22日上午08:37分,正值早高峰,南京地铁2号线莫愁湖站内,一位年轻小伙子形色匆匆,正准备乘车,突然有人大喊“快来人啊,有人摔倒了!”当时已经达到乘车点的小伙子听到呼叫后意识有事情发生,他立刻转身奔向进站台,远远地看到一位老人坐在地上,旁边有一位地铁工作人员。

  

监控拍下老人摔倒瞬间在上行的楼梯上,小伙子看到地上满是鲜血,赶到老人身边时,只见老者约70多岁,鲜血顺着左侧后脑勺往下流,一侧衣服、裤子都已浸湿。小伙儿见状立刻表明医生身份,简单了解事情经过,经确认患者暂时无意识障碍后,与地铁工作人员将老者扶至空旷处。

小伙儿医生为老人包扎伤口 经查体,老者的左脑外伤,约5cm的伤口处鲜血仍汩汩外流,小伙儿随即打开地铁急救箱,为老者消毒伤口,并悉心包扎。与此同时,他一边请地铁工作人员拨打了120急救电话,一边与就近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室取得联系,报告相应情况。

坐“家属专用座位”将老人送到医院

在等待120救护车期间,小伙儿了解到,老者是下楼梯时一脚踏空后摔落至楼梯下,头部着地,体检后除头部外伤,无明显其他外伤。询问病史得知:老者有多年高血压病史。巧合的是这位小伙儿说他正是心血管专业,经触诊脉搏,脉率规律,脉搏弹跳有力。但老者始终主诉头部疼痛明显,为了避免老者有颅内损失至意识障碍,小伙儿不停与其聊天,并请地铁工作人员拨通了其家属电话告知情况。 待120赶到后,小伙儿与工作人员一起将老者抬至车内,当时家属还未赶到,于是小伙儿毫不犹豫坐在了“家属专用座位”上陪伴着老者。待患者被送至江苏省人民医院急诊后,小伙儿向接诊医生详细介绍了病情及处理情况。之后,就默默离开了现场。

  

多方打听,方得知“医生乘客”的真实身份
    家属终于在医院找到好心小伙儿。 据长者的女儿夏女士回忆道:当时她接到父亲摔倒的消息后,内心非常紧张,脑袋一片空白;但随即地铁工作人员就告知“有一位医生乘客在,他很好,一直陪着您父亲”。“听到这句话,我就安心很多,因为我知道此时此刻,医生比我们任何人都值得信赖。” 这几天,夏女士的全家人员都心存感激想找到那天的“医生乘客”,可是在整个救治过程中,小伙子都没有留下任何姓名信息,只知道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医生。

最后,家属通过地铁视频监控记住了好心医生的容貌特征,来到医院多方打听后才得知了好心人的“真实身份”,原来这位热心小伙儿是江苏省人民医院的一位心血管专业博士生。夏女士感动得说:“现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有些人‘妖魔化’医生,但我们亲身经历到的事实不是这样的,医生是阳光下最崇高的职业之一。”

 遇到突发情况,救人是职业本能

据悉,摔倒的长者目前已确诊为颅内出血,入住江苏省人民医院脑外科接受治疗。接诊的急诊医生说:颅脑外伤的出血量大,如果不及时处理,后果非常严重。

据地铁工作站的杨小姐回忆道:“当时夏老摔倒时出血非常多,幸而刘医生及时赶到给与援助。现在很多“老人跌倒不敢帮扶”的情况出现,但刘医生在第一时间赶到,毫不犹豫救治,我们也非常感动。”

经了解,刘水源是南京医科大学在读博士,师从江苏省人民医院副院长杨志健教授,杨教授介绍:他这位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专业技能过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也展现出医务人员的良好职业操守。而对于自己的行为,刘水源笑谈道:自己当时是出于医务人员的职业本能,相信很多医生碰到这样的情况都会做出同样举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