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陈明龙教授团队牵头的感染性心内膜炎专题论述(Seminar)在国际顶级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在线发表。陈明龙教授为本文的通讯作者,我校第一附属医院郦明芳副教授为第一作者,首尔蔚山大学医学院心脏外科的Joon Bum Kim教授和印度Renova Century医院心血管内科的B K S Sastry教授为参与作者。
《柳叶刀》的专题论述文章系列是针对特定医学主题的深入阐述,通常由领域内的专家撰写,旨在为临床医生、研究人员和学生提供最新的研究进展、诊断方法、治疗策略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着重强调临床实践中的挑战和解决方案。陈明龙教授团队应邀“组队”撰写了本篇专题论述文章。
感染性心内膜炎是一种主要影响心脏内膜的疾病,尤其以心脏瓣膜受累最为显著。自1674年首次描述以来,该病主要影响年轻人,常与感染有关,且多与风湿性心脏病或先天性心脏病等基础疾病相关。自20世纪80年代后期起,由于人工瓣膜和心脏介入手术的增加,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流行病学发生了显著变化。尽管诊疗方法有所进步,感染性心内膜炎仍然极具挑战性,死亡率高达30%。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发病机制)
此次感染性心内膜炎专题论述由陈明龙教授团队主笔,联合全球各国多学科专家,在2004和2015版的基础上,归纳与提炼了新进展,分析并提出了新挑战。文章全面概述了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最佳临床实践,重点介绍了其病理生理学、病原体、诊断、管理、预防和多学科方法,更新了最新研究成果,并讨论了诊断准确性、预防策略和目前治疗存在的争议。
文章对目前感染性心内膜炎诊治存在的挑战进行了归纳,并提出了诸多临床暂未解决的问题,如:对于血培养阴性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进一步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哪一类病人更能从预防性抗生素中获益?哪些有创性操作需要抗生素预防?特殊病原体引起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如何制定最优治疗方案?针对以上问题,陈明龙教授指出,该领域的随机对照研究(RCT)仍缺乏,目前的推荐往往依赖于观察性研究的结果。新兴的影像学、病原学诊断技术以及人工智能的进步,将大大助力该领域的发展,进一步改善患者的预后。
(感染性心内膜炎多系统并发症)
(素材来源/第一附属医院;审核/科研院)